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产 >正文

陈蕃下榻的意思(陈蕃)

发布时间:2022-09-26 20:26:09蒋贵君来源:

导读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陈蕃下榻的意思,陈蕃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陈蕃  蕃,字仲举,汝...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陈蕃下榻的意思,陈蕃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陈蕃  蕃,字仲举,汝南舆兴人。

2、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3、母忧弃官。

4、州辟别驾从事,复弃去。

5、公府举方正,不就。

6、徵拜议郎,再迁乐安太守,以忤梁冀,左转修武令,迁尚书,出为豫章太守。

7、徵拜尚书令,迁大鸿胪,坐救李云免。

8、复徵拜议郎,迁光禄动,免。

9、徵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代杨秉为太尉,坐救李膺等免。

10、窦后临朝,以为太傅,录尚书事。

11、建宁初,与窦武等谋诛宦官,事泄,为曹节等矫诏反杀,年七十馀。

12、  东汉太傅陈仲举——先扫屋宇而后扫天下  一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当中,2000多年前曾经兴起了一个庞大的王朝——汉朝。

13、这个朝代历经24帝,延续了400多年,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王朝。

14、不过,说起汉朝,在驻马店,有两个人物不能遗忘,一个是秦末起义军领袖、阳城(今平舆后刘)人陈胜。

15、正因为陈胜的揭竿而起,举兵反秦,才有了后来的大汉王朝(详见10月9日本报文化视点《阳城陈胜在天中》)。

16、另一位则是见证了大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平舆人——东汉太傅陈蕃。

17、  陈蕃,字仲举,汝南郡平舆人。

18、其祖父曾任河东太守。

19、不过到了陈蕃一辈,家道中落,不再威显乡里。

20、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

21、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

22、感悟之余,劝道,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

23、没想到,千年以前的两句对话,竟成了后人教子育人的名言。

24、  在汉朝时,中国还没有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吏的形式是“举孝廉”。

25、陈蕃也不例外,在20岁刚出头时以举孝廉入仕,拜为郎中。

26、不久,其母病故,陈弃官行丧。

27、三年后,刺史周景任命他为别驾从事,他却因与周景谏诤不合,又弃官而去。

28、这之后,公府也曾举荐其为方正,率直的陈蕃再次推掉。

29、一直到太尉李固举荐,陈蕃这才离家为官,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30、后来,汉朝重臣李膺到青州做刺史。

31、李的威政天下闻名,青州各地平日欺民榨财的官员听到风声,吓得都弃官而逃,惟独陈蕃安然而坐,“蕃独以清绩留”。

32、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3、陈蕃的一鸣惊人,缘于他的一次“犯上作乱”。

34、虽然他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赢得了一个“不畏强权陈仲举”的美名。

35、  陈蕃在乐安任太守时,正值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弄事之时。

36、有一次,汉顺帝之妻梁皇后的哥哥、时任大将军的梁冀写了一封信给陈蕃,让陈为他做一件事。

37、作为一名地方官员,能攀上像梁冀这样的高官无疑能青云直上,这是一般为官者梦寐以求的事。

38、但陈蕃却不以为然。

39、梁冀的信使来找陈蕃,陈蕃拒而不见,信使便假传大将军求见。

40、陈蕃一怒之下,用皮鞭将信使打死。

41、这种有悖情理的做法当然让一贯飞扬跋扈的梁冀所不容。

42、他在皇帝面前一番“声讨”,陈蕃便被贬到修武县做了一名县令。

43、幸运的是,由于陈蕃在任时政绩显著,没过多久,汉顺帝再次起用陈蕃,拜尚书。

44、直至后来灵帝时官至太傅。

45、  二  陈蕃的一生,始终都处在宫廷争斗时的动荡之中。

46、作为东汉的大臣,他要么与专权的外戚争锋,要么和弄事的宦官相抗。

47、《后汉书》的作者,南朝宋人范晔在评价陈蕃时,说他贤能树立风声,不计个人荣辱。

48、在朝纲崩乱之际,与奸佞之人同朝争锋,以至于最终惨死在这上面。

49、同时,说陈蕃以遁世为非义,所以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50、虽然大功未告成,但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51、百余年间,汉室乱而不亡,陈蕃功劳最大矣。

52、  范晔的话,虽是一家之言,却道出了陈蕃作为汉室重臣为朝廷乱而不亡做出的独特贡献。

53、这其中,陈蕃不避强权、犯颜直谏的做法最让世人感叹。

54、  譬如在桓帝时,时任尚书令的陈蕃看到封赏逾制,内宠偎盛,便毫不犹豫地上疏皇上:臣听说那些事社稷者,社稷为上,那些事人君者,容悦为上。

55、如今我蒙圣恩,备位九列,看到不好的事情而不去告诉皇上,我也就成了容悦之人。

56、现在天下饥荒遍地,稼用不成,民用不康,可圣上还在胡乱封赏。

57、有功之人没得到什么好处,无功者却因和圣上走得近而得了许多好处。

58、甚至有的人,一门之内封侯的能达几人。

59、这还不算,连年灾祸,十伤五六,可皇上却养着宫女数千,每天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计其数。

60、常言说得好,小偷都不进有五个女儿的家门,那是因为养了这么多女儿,家中肯定贫穷,现在后宫养了这么多嫔妃宫女,岂不是让国家更贫穷吗?还有,狱以禁止奸违,官以称才理物,如果法亏于平,官失其人,肯定是因为皇上做得不好,现在天下人都在议论,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希望皇上重视……  这篇奏章,在言及皇上的失误时,几乎没留任何面子,好在汉桓帝还算能纳言,最终采纳了陈蕃的一些意见,并且从宫中清退了500多名宫女。

61、  还有一次,汉桓帝要去广城打猎,陈蕃听说后,又上疏说,当今之世,有三空之灾祸: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

62、加上战乱不止,流民不断,正是皇上焦心毁颜、坐卧不安的时间,怎么能不顾社稷,扬旗耀武去围场守猎呢?  延熹六年(公元163年),陈蕃官至太尉,此时朝中有两个宦官被重用。

63、他们便利用和皇上亲近的机会,诬陷排挤朝中的正义之臣。

64、朝中大臣畏惧宦官,敢怒而不敢言,惟独陈蕃一人上疏死谏。

65、然而此时的皇上已不再听信陈蕃,最终没能保住这些忠臣,许多人冤死在狱中。

66、本来,宦官们也欲置陈蕃于死地,但终因陈蕃的名望过大,不敢妄动,使陈蕃躲过一劫。

67、但一年后,因为党锢事件,陈蕃再次上疏进言。

68、这一次,汉桓帝实在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将陈蕃削职为民。

69、  党锢事件的起因依然是朝臣与专权的宦官争锋。

70、当时,以党人领袖李膺为首的大臣在朝中失宠,宦官们以李膺、杜密、范滂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互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为由,诬陷他们。

71、桓帝大怒,下诏书命各郡逮捕党人,入狱者达200人。

72、陈蕃眼见事态险恶,不顾再次受到牵连,拼死上疏,说李膺、杜密、范滂等人都是正身无玷、死心社稷之人,却被禁锢闭隔,命悬一线。

73、而皇上堵塞天下人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什么不同?如今皇上临政,先诛忠贤,遇善何薄,待恶何忧?只是听信奸佞小人的谄言,便要将无罪者入狱,杀无辜者于市。

74、接着,陈蕃又力劝皇上除妖去孽,实在修正,而他自己,因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

75、如蒙采录,即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也不恨也。

76、结果可想而知。

77、此次上疏,陈蕃非但没能救出李膺、范滂等人,自己也被牵连了进去。

78、  好在不久之后,汉桓帝驾崩,窦大后临朝,又重新起用旧臣。

79、复诏陈蕃为太傅,录尚书事。

80、  公元168年,汉灵帝即位,因陈蕃在辅佐灵帝登基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后又下诏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81、但陈蕃坚辞不受,前后写了10次奏章。

82、最后,窦太后只好作罢。

83、这段时间,陈蕃位极人臣。

84、他与外戚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一起,理朝纲,辅国政,用仁臣,试图使汉朝中兴。

85、但是,面对强大的宦官势力,仅靠陈蕃、窦武少数几个人的努力最终无法实现。

86、尤其是在后来,陈蕃、窦武预谋诛灭宦官,却不幸走漏风声,宦官们抢先一步,诡称陈、窦二人要废帝,骗得汉灵帝下诏诛杀他们。

87、事发当天,陈蕃即被捕杀。

88、皇太后之父窦武亦不能幸免于难。

89、反抗一阵后,窦武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90、  就这样,一代名臣,从小便立志欲扫天下的陈蕃,带着未能扫平天下的遗憾走向黄泉。

91、 陈蕃、窦武被杀后,此二人的宗亲宾客姻属,也被全部处死。

92、过去曾被陈、窦二人举荐的门生故吏,也皆免官入狱。

93、惟一幸免的是陈蕃的儿子陈逸。

94、当时,陈蕃有位老朋友朱震,他听到陈蕃死讯后弃官而哭,先是冒着杀头危险偷偷掩埋了陈蕃的尸首。

95、然后将陈逸藏匿在甘陵边界。

96、而他和他的家人被发觉后,全部入狱。

97、朱震受到严刑拷打,却誓死不言,陈逸得以生还。

98、几年后,黄巾军起义,汉灵帝大赦党人,陈逸才走出深山,后官至鲁相。

99、  三  忠君、报国、辅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体现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更体现出天中先贤的风范。

100、对于陈蕃,还有一点儿不能不提,就是他特别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01、唐人王勃在他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中有两句话:“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02、”其中的徐孺就是陈蕃最尊敬的学者朋友。

103、当初,陈蕃还在做豫章太守时,就请过徐孺出来做事。

104、陈蕃一生不喜欢应酬,更不招待宾客,然而,只有对徐孺例外。

105、他每次请徐孺过来,两人相谈甚欢,忘了时间。

106、为此,陈蕃特意给徐孺准备了一张卧榻,让他留下过夜。

107、等徐孺一走,陈蕃就把卧榻悬挂起来,直到徐孺再来,他才放下来。

108、陈蕃在汉顺帝即位时,因太尉李固的举荐而走上仕途,因此深知人才对国家的重要,在做尚书令时就力荐天下名士。

109、这些人包括南昌人徐孺、平陵人韦著、汝南人袁闳、阳翟人李昙、安阳人魏桓等。

110、但他所荐之人因不愿给昏君为臣,一个也没有出来做官,可惜了陈蕃的一片苦心。

111、然而,从这里也能看到,东汉末年,世风已乱到多么危险的边缘。

112、即便如此,陈蕃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依然苦苦地支撑着,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捐躯死国,身首异处,但给后人留下的除了无尽的惋惜外,还有“大丈夫当扫除天下”而事未竟的悲壮。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