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知识 >正文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有哪些方法(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发布时间:2022-07-04 19:15:39姚伯诚来源:

导读大家好,知识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有哪些方法,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从...

大家好,知识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有哪些方法,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上到下,宝宝的动作是抬头挺胸的发展,然后能拿东西,能坐,能爬,能站,能走。他的动作从不协调到协调,从粗糙到精细。因此,对于未发育成熟的脑神经,适当的运动和感觉刺激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的形成。早期矫正对预防小儿脑瘫的二次损伤(关节挛缩、肢体变形)非常重要。

如何从几个方面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1.头部控制

俯卧位可以用来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躺下,拿着一个玩具,停在他眼睛的高度。为了让孩子抬起头来,一点一点的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最好饭后10分钟左右。

2.翻身爬坡法

让孩子躺在地板上,从后面拉他的衣服,帮助他转肩翻身;让他俯卧,胸前垫一条浴巾,提起浴巾两端,手和膝盖保持在地面上。你一边鼓励他,一边和他一起在地板上慢慢走;一个人帮他动胳膊,另一个人交替帮他动脚,帮他艰难的爬向某个目标。》推荐阅读:认清脑瘫的分类,早期诊断有利于治疗。

3.支撑背部保持坐姿。

用双臂的支撑坐起来,把自己喜欢的物品放在面前吸引注意力,这样可以保持长时间坐着,逐渐减少支撑,最后一个人坐着。

4.拉东西站起来。

大人可以用一只手拉住脑瘫患儿,诱导他从座位上过渡到一个脆生生的姿势,然后让他站起来。当孩子抓住婴儿床栏杆时,家长把手放在他下面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保持他自己的平衡。

5.步行

脑瘫儿童学习走路的关键是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向前拉手,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终达到独自行走的目的;你也可以使用幼儿背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孩子一手扶着栏杆,一手伸着手,以保持平衡,逐渐让他摆脱大人的支撑,依靠胳膊和腿的力量,分两步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要鼓励他交替上下楼梯,配合音乐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大腿下部肌肉的重要项目。练习下蹲,为跳跃做准备。经常会拉着孩子双手跳下台阶,并在室内(在以上两种训练的基础上)挂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让几个孩子一起跳,进行抚摸和拍打,作为自我跳跃爆发力的准备。

8.平衡和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孩子闭着眼睛直走,走直线,骑摇马,荡秋千,骑三轮车,击球,接球,在地上打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和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体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孩子玩耍的物体,从正方形、长方形逐渐过渡到圆形。五岁时,他教病人如何拧瓶盖、给玩具上发条、搭积木、握笔、写字画画等。为以后上学和提高生活能力打下基础。建议:

1)康复医生和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多接触社会,建立家长康复医生的交流平台。

2)教育与康复训练的正确结合,让我们对脑瘫有正确的认识。孩子们

1.仰卧位时,患儿通过牵拉被动屈腿,做髋关节屈伸运动:通过抖髋、分髋牵拉内收肌,张力降低并保持片刻(这个很重要),反复操作。

2.采用直腿压缩坐位训练,将双下肢外摊固定在60左右(如果内收肌张力较高,可扩展至75度,但应避免度数过大,正常人股骨角度为150-160度,年龄较小的孩子更小),以牵拉痉挛肌肉,降低肌张力。这是静态训练。

3.重锤髋关节训练椅,对儿童下肢进行外展-内收-外展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这是动态训练。

4.“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来牵拉痉挛的肌肉,减轻紧张,恢复功能。

5.“爬”和“爬”训练,(采用蛙式,也就是尽量把腿拉长)。

6.孩子帮助横杆侧向移动,随着其主动运动逐渐解除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熟练下肢开合动作和纠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7.孩子休息时,在两腿之间垫一个枕头或其他软物,脚趾尽量朝外,鼓励孩子两腿分开。

2.缓解下肢屈膝站立行走的训练。

1.采用仰卧位、俯卧位压膝压足,或直腿抬高法牵拉挛缩肌腱,解除痉挛肌肉。

2.站立、弯腰、拿东西进行训练,牵拉痉挛的民族绳肌,缓解紧张,同时加强腰肌力量。

3、弓步下蹲,伸膝,应用股四头肌训练椅,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拮抗N绳肌群痉挛,提高膝关节自控能力。

4.双杠、一步、立膝训练可以提高膝关节独立屈伸的能力,协调肢体的运动功能。

5、动力车、助行器训练

  3、膝反张的训练

  “膝反张”原因有三:

  (1)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致膝关节位置不正常;

  (2)负重情况下,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差,表现为膝关节本体感觉消失,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股四头肌及N绳肌肌力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缩;

  (3)底屈肌挛缩或肌张力较高时也可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脑瘫患儿膝反张的主因是肌张力不全。

  1、压膝整足法,牵踝法,摇踝法,底屈肌牵拉训练。

  2、膝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张力。

  3、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反张,同时增加膝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功能。

  4、提高国绳肌肌力降低伸肌张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

  5、上、下阶梯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

  矫正“膝反张”,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运动,一般轻症以运动训练矫正,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严重者下肢矫正或手术矫正。

  4、尖足,足内、外翻的训练

  1、自我牵拉法―患儿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缓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似卓别林)做相同的动作。

  2、足背屈肌肌力训练和坐式踝关节训练椅,拮抗痉挛的小腿肌,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纠正畸形。

  3、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牵踝,摇踝法,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内、外翻扳的应用。

  4、上、下台阶和跑步车训练,在运动中牵伸痉挛的肌肉,加大活动范围,恢复功能,协调步态。

  5、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

  1、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训练

  (1)屈曲位,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握前臂,沿身体中线慢慢上举,接近耳朵为止,反复操作。

  (2)内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时(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复操作。

  (3)内旋位,坐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将肘关节屈曲后,做外旋下压动作,反复操作。

  (4)上肢负重训练,哑铃操,棒操,拉沙袋训练,增加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运动功能。

  (5)举臂摸肩(弯肱拨刀),叉腰挺胸(雏鸟习飞)训练。

  2、肘关节屈曲的训练

  (1)主动、被动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2)上肢负重,伸肘抓物训练。

  (3)屈伸时关节(采荷挎篮),展肩屈肘(力拨千钧),肩肘屈伸(白猿献果),双手上举(举火烧天)。

  3、腕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训练

  (1)被动腕手操:术者双手并列于腕关节下端,两拇指并列于腕背侧,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于手掌,将患儿手腕做屈、伸、抖、牵等手法,然后从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牵指法交替操作,最后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复操作。

  (2)手掌抓握,双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金龙探爪)

  (3)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

  (4)腕关节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内收的训练(五指分开,合拢动作)。

  4、拇指内收的训练

  拇指内收、外展、伸直训练,拇指屈曲,对掌,对指训练,双手交叉训练。手功能训练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粗大到精细的过程。

  徐动型脑瘫康复训练

  多年来治疗脑瘫的临床经验证实,“治疗是基础,训练是关键”。缺乏治疗的训练不是无法进行,就是效果不佳。相反亦然,没有训练的治疗既不能巩固其治疗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治疗加训练事半功倍!

  因地因人而辩证施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其顺序是一抬头,二挺腰,三作四肢,四体操。

  1、手足徐动型的训练方法:

  (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

  1、仰卧拉起训练

  1、仰卧拉起训练,通过抗重力活动的过程来增加头控能力;

  2、仰卧Bobath球、滚桶上轻轻滚动引出患儿躯干屈曲的保护性反应;

  3、仰卧位用各种玩具诱导患儿左右转头,增加患儿头部自由转动时的控制能力;

  4、患儿仰卧于吊床上,使患儿躯干及四肢呈屈曲位,以此来抑制由于伸肌张力增高所致的角弓反张(受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

  2、俯卧位训练

  1、俯卧楔形枕上,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伸展上抬的控制能力及肩部和双上肢的支持能力。(注意:髋关节保持伸展位)

  2、俯卧Babath球、滚桶、平衡板上,利用重心不断的变换,诱发患儿保护性伸展反应,来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上抬的能力。

  3、爬行训练,通过患儿主动运动来增加头部的控制能力。

  3、坐位训练

  1、盘腿坐、长坐位,增加患儿头部控制能力,同时提高腰部力量及坐位平衡训练。

  2、患儿骑跨于母亲胸前,母子面对面进行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注意:母子目光均应平视),同时增进母子间感情交流。

  3、采用颈部操来调节颈部的肌张力,增加颈部肌肉力量达到增强颈部控制能力。

  (具体方法:术者双手轻托患儿双下颌面,做头部的屈曲、伸展、侧屈、侧旋及环转来调整颈部肌群张力)。

  4、还可采用学步车带行走,在患儿行走过程中,逐渐自我调整异常的张力,恢复肌力,达到控制能力增强的目的。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下三种方法来衡量头是否在对称的中线上:

  (1)患儿仰卧向上看时,头不向两边转动,与躯干正中线保持一致:(2)患儿俯卧位(如:楔形枕、Bobath球、滚桶)时,头身呈一条直线;(3)患儿坐位,侧面看头在正中,不向前后倾倒,与躯干中线一致。

  4、四肢不随意动作和姿势异常的训练

  本着“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原始反射”的原则,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1、应用梯背架,条形床,方凳训练患儿在坐、卧、跪、站、行走时身体维持中线位对称姿势,来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强化自身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2、台阶器,功率车,股四头肌的训练椅的使用,有增加下肢肌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强化正常运动模式的作用。

  3、双杠一阶梯训练,协调四肢不全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4、上肢、手粗大及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加强手一眼协调能力,抑制异常模式和不自主运动,恢复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

  5、“行走三步曲”,根据患儿目前病情选用悬吊学步车,学步带,手推学步车的依次应用,来达到提高肌力,纠正肌张力不全,协调运动功能,之后,再针对出现的尖足,足内、外翻等畸形予以矫正。

  对于年龄较大,病情严重的患儿,以手足徐动为主的混合型患儿,往往由于受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患儿全身性痉挛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中,同时以受到非对称异性颈紧张反射(ATNR)的影响,导致躯干及四肢部分旋转的现象,背部观察:可见一侧肌肉的短缩,并且躯干短缩,一侧的骨盆上提,出现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姿势,双上肢不能合拢放在胸前,同时,头部偏向一侧,时间长久致胸锁乳突肌的肥厚。

  术者采用手法或颈部操放松痉挛的肌肉,逐渐使患儿头控能力增强,纠正脊柱侧弯,放松紧张的肌肉,加强其拮抗肌肌力,预防产生更严重的畸形,充分活动关节,牵拉痉挛的上肢或下肢,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可采取下肢固定,上肢夹板约束),从而达到抑制不正常的原始反射,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的目的

  混合型脑瘫康复训练

  (原则)

  针对主要症状,突出重点,训练先后顺序应掌握一抬头,二挺腰,三练四肢,四体操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体征,参照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的方法进行训练。

  1、鬼脸训练法

  1、颞下颌关节训练,患儿被动(或主动)做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方运动,协调面部肌肉张力,增强关节灵活性,恢复功能。

  2、面部表情肌训练

  (1)做呲牙裂嘴,咀嚼泡泡糖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的协调性。

  (2)手法拿捏面部肌肉点揉相关穴位(垂根、听会、翳风、地仓、承浆穴),调节肌肉张力。

  (3)照镜子练习口形,发音,吹气球等。

  2、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措施)

  1、上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术者面对患儿,双手握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掌心。将其双臂放于体侧。

  第一节扩胸运动;第二节伸展运动;

  第三节屈肘运动;第四节环转运动。

  适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受限的脑瘫患儿。

  2、下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握患儿双踝。

  第一节屈膝屈髋运动;第二节双髋外展运动

  第三节髋内、外旋运动;第四节屈、伸膝运动;

  第五节牵踝、摇踝运动;第六节屈、伸踝运动。

  适用范围:各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障碍。

  以上的很多康复训练属于专业操作,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提醒到康复训练是脑瘫恢复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医院可以给予孩子手术治疗,但是后期都需要配合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肢体方面的功能,详细的了解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选择更恰当的康复训练来配合孩子的治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