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知识 >正文

赤壁背景画(赤壁背景)

发布时间:2022-09-05 11:21:11毕倩彩来源:

导读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赤壁背景画,赤壁背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赤壁背景画,赤壁背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2、元丰二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3、“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4、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5、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6、元丰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

7、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

8、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

9、原文(节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5、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6、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17、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18、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9、”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0、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2、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23、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24、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25、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26、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27、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28、乘着轻风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29、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30、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31、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32、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

33、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34、 扩展资料: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35、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

36、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

37、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38、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39、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

40、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41、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42、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43、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4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赋。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