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谁发明的(末那识)

发布时间:2022-09-22 17:06:40申雪君来源:

导读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谁发明的,末那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末那识即第...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谁发明的,末那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末那识即第七识,也即我执之识,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七识,以由第八识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也。

2、末那识译为意。

3、意有思量之义,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为法,故名末那。

4、我法二执之根本也。

5、然则第六识名为意识,有何分别?彼为依此末那即意而生之识,故曰意识。

6、即依主释也。

7、此末那即第七识,故云末那识(即意识)是持业释也。

8、唯识论四曰:‘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思量胜余识故。

9、此名异第六意识,此持业释,如藏识名,识即意故。

10、彼依主释,如眼识等,识异意故。

11、’第九识的说法,为南北朝时代由真谛三藏所开创的摄论宗的主要理论。

12、九识是指(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阿陀那识,(8)阿赖耶识,(9)阿摩罗识。

13、虽然目前仍未发现明确罗列此九识的经文,但‘九识’一语,则确有典据可寻。

14、如《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云(大正9·370b)∶‘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

15、’《入楞伽经》卷九(大正16·565b)∶‘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16、’《大乘密严经》卷中(大正16·734a)∶‘心有八种,或复有九。

17、’皆为其例。

18、关于阿摩罗识之名,《金刚三昧经》、《大乘密严经》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决定藏论》卷上、《三无性论》卷上、《转识论》、《十八空论》、《大庄严论经》卷六等均有记载。

19、不过将阿摩罗识列为第九识,而提倡九识之说,则始于梁·真谛三藏。

20、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三(卍续34·719下)∶‘真谛三藏依决定藏论立九识义。

21、如九识品说。

22、言九识者眼等六识大同识论。

23、第七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第八为我我所。

24、唯烦恼障而无法执,定不成佛。

25、第八阿梨耶识自有三种∶(一)解性梨耶有成佛义。

26、(二)果报梨耶缘十八界。

27、故中边分别偈云,根尘我及识,本识生似彼。

28、依彼论等说,第八识缘十八界。

29、(三)染污阿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谤,即是法执而非人执。

30、依安慧宗作如是说。

31、第九阿摩罗识此云无垢识,真如为体。

32、于一真如有其二义∶(一)所缘境名为真如及实际等。

33、(二)能缘义,名为无垢识,亦名本觉,具如九识章引决定藏论九识品中说。

34、’可知真谛依据《楞伽经》及《决定藏论》等经论立九识义。

35、其中之第七阿陀那为唯烦恼障我执,而无法执。

36、第八阿梨耶有解性、果报、染污三种义,其中之染污阿梨耶即法执,缘真如,起四种谤;果报阿梨耶缘十八界,解性阿梨耶有成佛义。

37、第九阿摩罗识即本觉,取真如二义中之能缘义故名为识。

38、又,慧远《大乘义章》卷三云(大正44·530c)∶‘亦得说九。

39、故楞伽经总品中云∶八九种识,如水中之波。

40、其状如何?分别有二∶. 一真妄分别以说九种。

41、妄中分七,谓六事识及与妄识。

42、真中分二,谓阿摩罗及阿梨耶。

43、义如上辨。

44、以此通前故合有九。

45、(二)真妄离合以说九种。

46、独真为一,所谓本净阿摩罗识。

47、真妄和合共为八种。

48、义如上辨。

49、共为本识阿陀那识及起六识。

50、通前九也。

51、’此二义中,真妄分别义是约阿梨耶不失真而摄属于真,真妄离合义是因阿梨耶等为真妄和合,故此二义系相对于阿摩罗的唯真离妄所作的分别。

52、智顗《金光明经玄义》卷上云(大正39·4a)∶‘庵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识,若分别之即是佛识。

53、阿梨耶识即是第八无没识,犹有随眠烦恼与无明合。

54、别而分之是菩萨识。

55、大论云,在菩萨心名为般若。

56、即其义也。

57、阿陀那识是第七分别识,呵恶生死欣羡涅盘。

58、别而分之是二乘识。

59、’《法华经玄义》卷五(下)云(大正33·744b)∶‘庵摩罗识即真性轨,阿黎耶识即观照轨,阿陀那识即资成轨。

60、’皆与慧远所论同义。

61、后来静嵩、道基等摄论师亦用九识义,法砺、大觉等师则在八识外另立第九庵摩罗识。

62、不过,玄奘等新译家则依据《瑜伽师地论》等书而立八识说,认为阿摩罗无垢识是兼述第八阿赖耶的识性,或取第八的净分而命名,并非有一第九的识体;并破斥真谛将阿陀那作为第七识。

63、因为玄奘认为阿陀那是阿赖耶的异名。

64、另外,《显识论》卷一另有与真谛之九识义不同的说法,其文云(大正31· 878c)∶‘显识者有九种∶(一)身识,(二)尘识,(三)用识,(四)世识,(五)器识,(六)数识,(七)四种言说识,(八)自他异识,(九)善恶生死识。

65、’此中,所谓身识是转作眼等五根相似之身的识;所谓‘尘识’是转作色等六尘的识,又名应受识;所谓‘用识’是转作眼识等六识的识,亦名正受识;所谓‘世识’是转作过现未等三世,又生死相续不断的识;所谓‘器识’是转作外四大五尘等器世间及十方三世等的识,又名处识;所谓‘数识’是算计量度的作用;所谓‘四种言说识’是指见闻觉知的识;所谓‘自他异识’是指转作六趣身自他各异的识;所谓‘善恶生死识’是一切生死不离人天四趣的善恶,即转作此等诸事的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