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防控 >正文

4月疫情最新消息华东第一果市嘉兴水果市场今天复市

发布时间:2022-04-20 11:19:13习德波来源:

导读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经营户们带着核酸报告提前入场准备,昨晚通宵上货 “华东第一果市”嘉兴水果市场 今天复市  从4月18日清晨6点起...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

经营户们带着核酸报告提前入场准备,昨晚通宵上货 “华东第一果市”嘉兴水果市场 今天复市

  从4月18日清晨6点起,嘉兴经开区解除“3·28”疫情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相关管控措施因“3·28”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被划入封控区的嘉兴水果市场迎来解封,20日即将复市

  大家的“水果快乐”,又要回来了

  从3月28日被列入临时封闭管理区以来,经历20多天闭市,水果市场怎样了复市之后将会有哪些防疫举措水果价格又会有什么变化作为华东第一水果集散交易地,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不仅仅有嘉兴本地人,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关注着嘉兴水果市场的复市进展

进场须持48小时以内核酸报告

不少商户已提前入场准备

  4月19日上午10点多,在嘉兴水果交易市场四区进场登记处,登记进场的人员已经排起了长队4月20日,水果市场复市,不少经营户要为提前入场做相关准备

  此前,嘉兴水果市场公布疫情防控指引,每经营部门的使用人员必须经申报审核后,方可进入市场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人员还要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每两天一次核酸检测后方能进入对于本地区以外的人员到达各经营部门,建立“一员一档”,登记所在地区和单位、健康等情况

  进场人员除了必须佩戴口罩外,根据规定,还须持48小时有效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在进场时配合防疫专职工作人员扫“嘉行码”,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行人和骑电瓶车人员全部从防疫通道闸机进入市场水果市场内,不少档口已经开门,经营户到位,忙着打扫卫生、消杀消毒,为即将到来的复市做准备

  “只要是进场的人,都要提供48小时以内的核酸报告,入场时要完成核验”“嘉兴水果帝”是一位抖音博主,已经在嘉兴水果市场从事采购四年多:“今晚水果会陆续进场,有些经营户已经开始等待,从白天要一直等到晚上,还是比较辛苦的现在看着各个档口里面都空荡荡的,到了晚上就会装满货了”

停摆20多天损失不小

有的经营户已在周边开卖

  被称为“华东第一果市”的嘉兴水果市场,辐射苏浙赣皖,以及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2021年交易额达525.36亿元,交易量达490.01万吨

  “疫情前一周,市场还是很火爆的”“嘉兴水果帝”介绍,嘉兴水果市场有600多家经营户,1400多名工人365天无休,24小时轮转在疫情发生前,市场已进入柑橘、芒果、菠萝、凤梨、西瓜、哈密瓜等水果的销售高峰

  市场突然停摆,损失最大的是场内的经营户临时封控时,朱先生的场地内还有三四十吨菠萝、凤梨等着处理“本来三天内要卖完,一下子积压在了仓库此外,仓库里还有待售的粑粑柑、沃柑、西瓜等货物,价值几十万元,很多同行来问我,怎么弄我也没办法回答但钱没了可以再赚,命更重要,大家肯定要先配合防疫工作”

  为了减少损失,当地各部门都在全力解决上万人及时转移后,3月30日,市场全面启动消杀与环境检测工作,同步进行水果核酸采样,当天下午就发出“果品转运至外场处置的通知”

  “场地外等待的车辆,及时跟周边的商超、市场联系,帮助消化掉一部分,减少损失”朱先生说按照市场发布的通知,经营户也可自行联系下游客商或储存点,将符合要求的果品转运

  停摆20多天,不少经营户已经迫不及待虽然市场还未开放,这几天,在结束防疫隔离要求后,不少经营户商已经回到市场周边,围绕着一辆辆挂车,开售芒果、凤梨、西瓜、羊角蜜、荔枝、小千禧等水果

复市后实行封闭式管理

市场已出台纾困帮扶方案

  据了解,嘉兴水果市场已招募64名疫情防控人员,专门用于守小门的防疫工作,同时对市场的不同区域硬隔离,并设立三个核酸检测点,两天进行一次检测

  水果市场复市公告显示,复市后将实行封闭式管理市场国产交易区一区、四区外围的卷帘门将全部关闭,大门设置调整为:国产交易区二号门、三号门、五号门和七号门进场,一号门、四号门、六号门和八号门出场;进口交易区一号门、五号门进场,六号门可进可出,二号门出场,三号门产地车辆进入,七号门关闭届时,外地车辆全部进行闭环管理,人员不准下车

  针对商户的损失,嘉兴水果市场也积极出台纾困帮扶政策因疫情闭市,市场经营水果的批发部(国产区宿舍、进口区冷库除外)4月份的房租全部免除,市场也会根据损耗大小来进行划档帮扶,其中国产区损耗400万元以上的,将减免7个月的房租及市场服务费(含场地交易服务费)

  “我们已经跟供货商打过招呼了,做好了货物入场的准备”徐女士是西园水果批发部的工作人员,在她看来,复市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闭市这么长时间,水果行情已经有了变化,涉及进价、人工费、运费等方方面面,大家都要一点时间来适应,再决定进多少货物”

  本报记者 朱丽珍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