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丹毒有什么表现(丹毒的常用知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4 16:12:14金萱山来源:

导读大家好,知识小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丹毒有什么表现,丹毒的常用知识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足部肿痛是...

大家好,知识小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丹毒有什么表现,丹毒的常用知识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足部肿痛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一种急性炎症。擅长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局部有界限清楚的片状皮疹,颜色鲜红,稍隆起,受压后消退。皮肤表面紧张、灼热,并伴有灼痛感迅速向四周扩散。伴有高烧、寒战和头痛。丹毒虽以“毒”命名,但并非病毒感染所致,而是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炎症。致病菌为A B群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侵入,但也可经血液感染。【丹毒的病因】丹毒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A群和B型,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引起。多为皮肤或粘膜破损处侵入,也可经血液感染。因此,鼻腔发炎、挖鼻孔、挖耳朵、解脚等因素往往成为丹毒的诱因,致病菌可潜伏在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如其他营养不良、过量饮酒、丙种球蛋白缺乏和肾性水肿等。都是导致丹毒的因素。【丹毒的临床表现】丹毒发病前,有全身不适、畏寒、恶心等症状。然后边界处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展。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可伴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常见于面部和腿部。鼻前庭炎或外耳道常存在于面部损伤发病前,腿部损伤常与足癣有关。往往有复发的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和脐部感染。愈合后仍有色素沉着。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相鉴别。【临床特征】1。原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2。前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 ~ 40 3。好发部位:小腿和面部。4.皮损特征: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有光泽,边界清楚,严重者有水疱图1。5.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6.自觉症状:明显压痛,局部皮肤温度高7。预后:丹毒反复发作引起的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引起的象皮肿。8.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疹【防治】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1。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 ~ 8万单位/日静点,过敏人群可用红霉素2。积极治疗脚气、足癣等局部病变。3、支持疗法,对症治疗。4.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5.理疗: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丹毒的治疗】1。丹毒的西医治疗。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及时对症治疗。青霉素是最好的抗生素。一般用药2-3天,体温往往可以恢复正常,但需要持续。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可以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是复发性慢性丹毒,要检查脚趾等部位是否有足癣,检查鼻前庭和外耳道是否有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复发性丹毒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应适当延长。也可采用低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一次,共3-4次。2.局部治疗肢体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意义不大。可将适量的木槿或蒲公英叶捣碎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呋喃西林溶液或马齿苋煎服湿敷,可减轻充血和疼痛。当四肢出现淋巴水肿时,可使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物进行皮损注射。2.丹毒的中医治疗。

2、丹毒怎么用中药治疗?中医认为,火毒是丹毒的主要原因,可由致病的风湿热转化为火引起。其中,出现在脸上的,也叫爆头活蛋或爆头文。下肢有毛,称为丝虫病;发生在新生儿或儿童身上的丹毒称为赤泳丹或泳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1)风热炽盛证可见于头、耳、臂等。烧红,甚至双眼紧闭无法睁开。口渴多饮,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滑。治风清热解毒为主,以化斑解毒汤为方。(2)肝经郁火证好发于胸腹部、腰背部、胁肋、脐区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清肝利湿退热,加减柴胡清肝汤。(3)湿热实证多见于下肢、小腿、足背等。表现为红、肿、热、向上扩散、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食欲不振,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治热、利尿、解毒为法,方药以利水渗湿汤加减。(4)热毒入营的严重证候范围广泛,可见于谵妄、躁动、恶心、呕吐等各种不良证候。凉血解毒,清心开窍,用清瘟败毒汤。水煎服,每日1剂。神志不清者,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丸、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任选其一。可外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前期捣烂外敷,干了再换。中晚期红肿稍退,可以用金霜或者如意黄金粉,用蜂蜜水涂抹。对于反复发作的丹毒,可以吃药预防:生薏米30g。每天煎一次。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多喝温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避免辛辣、腥、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