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快讯 >正文

江西“镇馆之宝”背后的昌江故事

发布时间:2023-06-16 17:45:21储珊烟来源:

导读 原标题:江西“镇馆之宝”背后的昌江故事 央广网景德镇6月16日消...

原标题:江西“镇馆之宝”背后的昌江故事

央广网景德镇6月16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洪东亮)近日,江西省文物局、江西省博物馆学会举办了“全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推介活动。通过各级文物部门推荐、公众参与、专家评选,综合陶瓷、青铜、玉器、书画、革命等江西主要文物门类和重大考古成果,挖掘文物历史科学艺术等多方面价值,最终推选出“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录。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谷仓入选。这件国宝与昌江区关系密切,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谷仓是罕见发现具有明确纪年(公元1338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江西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64件禁止出境的“国宝”。造型独特,集红釉、青花、釉里红等高温釉彩于一器,是仅见的重檐庑殿顶楼阁式谷仓,代表元代陶瓷雕塑最高水平,对研究戏剧文化有重要意义。

这件瓷器1974年出土于景德镇南山,通高29厘米,横宽20.5cm,为仿元代江南楼阁式戏台建筑。它是元代中期景德镇陶瓷杰出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其与司母戊大方鼎、曾侯乙编钟、三星堆青铜神树、“马踏飞燕”铜奔马、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同一批列为禁止出国(境)展出的64件(组)国宝。

这件瓷器上,有青料书写的159字铭文。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

根据铭文记载,谷仓主人凌氏,生于前至元三十年(1293)二月,于后至元四年(1338)五月去世,享年45岁,系“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山之孙女。”据《凌氏宗谱》载,凌颖山世居景德镇,曾任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院长),凌颖山当生活在1200年至1300年前后。

凌氏的丈夫,系“同镇扬州路召伯大使刘文史男炳文”。召伯,即扬州邵伯。邵伯船闸位于今扬州市江都区西北的邵伯镇,是千里运河线上最大的船闸,也是长江入运河第一闸。召伯大使主管召伯关闸,其权势与地位不可小觑。

凌氏去世及下葬时,为后至元戊寅(1338)年,正处于元代的社会稳定期。凌氏家族以显赫身份地位,聚合景德镇的能工巧匠,精心烧造出福佑逝者的一批祭器,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就是其中一件。

此谷仓造型独特,前代未见,后世亦无,是目前仅见的重檐庑殿顶楼阁式谷仓,成为元代瓷器雕塑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器物聚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四种高温釉(彩)于一器,为目前发现的两件带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之一;谷仓墓志文字丰富,是研究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料。

这件瓷器,还透露出宋元时期景德镇地区的书院文化信息。器物铭文上所载的“长芗书院”,是景德镇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所书院,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江南地区有着较大影响。该书院位于长芗都(今属昌江区),南宋庆元三年(1197),景德镇监镇季齐愈仿白鹿洞书院规制创建。元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欧阳玄来此讲学,用“圣朝无地非无教,院在长芗业已专”的诗句盛赞长芗书院。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对长芗书院的影响予以肯定。

这件国宝是目前为止所发现最早记载有“长芗书院”名称的实物,对考证长芗书院、研究景德镇书院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