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经验 >正文

“典籍里的中国”从荧幕走进现实,11部珍稀典籍在上海开展

发布时间:2023-01-19 15:27:19米蓝钧来源:

导读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留存下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而每一本珍贵典籍背后,都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微粒。1...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留存下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而每一本珍贵典籍背后,都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微粒。
1月1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拉开序幕。

“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 全文现场图片若无特别说明,由李思洁拍摄

此次展览以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基础,让节目中的场景从荧幕走进现实:从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书房,到《开工天物》的作者宋应星举办的农学堂;从救死扶伤的李时珍开设的医馆,到孙武归隐之处的兵器架。读者得以沉浸式感受中华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感受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走进展厅,那些穿越时空的历史微粒伴随着《尚书》《史记》《论语》《天工开物》《本草纲本》《楚辞》《徐霞客游记》《道德经》等十一部典籍徐徐展开。上海图书馆从珍贵馆藏中精选有代表性的典籍展出。如1662年《论语》拉丁文译本,是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最为珍贵的善本藏书之一——残本《中国智慧》,这本书是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与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合作,将部分《论语》和《大学》翻译成拉丁文,取名《中国智慧》,开中国典籍西译之先河。此部拉丁文《论语》翻译的是《论语》前十篇《上论》的内容,为海内孤本,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论语》(拉丁文译本)
(意大利)殷铎泽译
1662年江西建昌刻本

又比如《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参阅八百余种古代文献,历时二十七年编成的医药学典籍,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与经验。该书版本以明万历年间胡承龙金陵刻本为最早,又有江西本、杭州本、合肥本三系统,被称为“一祖三宗”。上图图书馆此次展出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张鼎思江西刻本为江西本系统中的最早版本,亦为首部官刻本。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明)李时珍撰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张鼎思江西刻本

还比如《史记》,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三千多年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裁,是中国史学史、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历代许多学者曾为《史记》作注,其中以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最为著名,合刻的“三家注”本现存以南宋建安黄善夫刻本为最早。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也可一览现存最早《史记》“三家注”本的风采。

《史记》一百三十卷
(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
宋黄善夫刻本[存一卷:八]
上海图书馆供图

展览还力图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来,让普通观众也能领略经典中的文化精华,知来处,明去处,感受中华典籍的源远流长。
上海图书馆方面表示,中华典籍是古人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抢救、保护、修复古籍,说到底是为了传承和利用,本次展览也正是秉持着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的精神,将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迸发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附】展讯
展览名称:“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
展览日期:2023年1月17日 — 3月20日
展览地点:上图东馆一号展厅
展览预约通道:见下图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