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护肤美妆 >正文

《无限超越班》2 :演综,是时候调整为“长跑状态”了

发布时间:2024-03-27 15:11包有苇来源:

导读#吴镇宇被张睿气走了#、#朱梓骁被纪凌尘气炸了#、#郑合惠子谈咖位不匹配#……稳定发挥的热搜话题再次将《无限超越班》推上风口浪尖,引发全...



#吴镇宇被张睿气走了#、#朱梓骁被纪凌尘气炸了#、#郑合惠子谈咖位不匹配#……稳定发挥的热搜话题再次将《无限超越班》推上风口浪尖,引发全民级的讨论。

冷眼曾在《无限超越班》:新意满满,诚意不足中探讨了节目第一季的得与失,欣慰的是,面对第一季的问题,节目第二季呈现了更多的诚意和突破,特别是对TVB文化的聚焦。

《无限超越班》第二季依旧邀请一众实力港星坐镇,同时节目也邀请内地的实力演员宁静、郝蕾等补充导师团,从演员转导演的尔冬升、作品深入人心的老戏骨宁静、叶童、吴镇宇等,再到高校专业表演老师郝蕾,豪华的导师团全方位为新人演员提供支持,也延续了一贯的犀利和专业点评,让节目看点满满。

但除了对内容设计的讨论,冷眼也想借这档节目聊聊当下演技类综艺的长尾效应。



真正的“大师课”

就如冷眼在《无限超越班》:新意满满,诚意不足中所说的那样,第一季的《无限超越班》仅仅在“形”上借鉴了TVB的艺训模式,比如一开始的“上班”日常、红白卡传统,都让观众眼前一亮,但后续的表现形式却与传统演技类综艺如出一辙,参赛演员表演经典剧目,专业演员和导演组成的评审团进行演技点评,创新不足。

但第二季摒弃了传统的舞台竞演模式,直接将面试结束的新人演员拉到横店跑组,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最心仪的角色类型竞争,并且在一次次实战演练中磨砺自己的演技,节目节奏拉快,一开始就将演技的“打磨”作为核心看点



因此,在第一次试戏中,我们也看到了诸多惊喜。

高海宁、黄龄、金莎、李菲儿、郑合惠子共同竞争《新龙门客栈》中娇俏厨娘的角色,但表演出了完全不同的感觉,高海宁的妩媚延续了《新闻女王》许诗晴的性感娇艳,黄龄的歌喉巧妙融入到表演之中,金莎、郑合惠子的喜剧风格也一改往日风格。

但最令冷眼眼前一亮的还是作为表演评审叶童的搭戏。

在《无限超越班》第一季中,虽说导师也会作为助演与新人演员一同表演,但前辈通常表演的还是自己熟悉的代表作,且实力的碾压让新人演员难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但叶童却采取不同的表演风格配合各位新人演员,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适时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让新人演员在试戏中完成了一场“大师课”的学习,而不同的表演也让重复的试戏环节变得丰富起来。



相比于直接在舞台上对演技进行点评,这样的“大师课”显然对新人演员来说更加受用。

在真正的片场中,演员需要充分理解故事,调动自身情绪,演绎角色,审视表演状态,反思问题,与导演编剧共同挖掘人物情感,再次诠释。

老戏骨在与新人演员搭戏的过程中直接给了最好的范例。

除了导师在表演上的支持,这一季《无限超越班》在表演上的讨论也涉及到了更多现实的议题,让冷眼看到这一季导演组对演技类综艺的打磨与深思。

相比于第一季对于话题度的考量,这一季邀请的新人演员更具有行业代表性

比如演员锦超,因出演短剧《长公主在上》、《东栏雪》被观众熟知,并由于短剧的出众表现得到了参演《长月烬明》等精品长剧的机会,这样的出圈方式与以往演员凭借精品剧中的某一角色走红的路径并不相同,相较于前者,后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等待,且选择权都在片方手里,演员相对被动。



短剧给了演员们一个主动的机会。

不管是民间剧组的自导自演,还是科班剧组的“神仙下凡”,短剧的门槛显然要比长剧低得多,在长剧中分不得一杯羹的演员们往往在短剧中是一番主角的地位,当然,这也给锦超这类非科班出身的素人更多的机会。

要不要演短剧?如何演短剧?《无限超越班》第二季郝蕾和曾志伟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迅速冲上热搜,短剧和长剧的区别看似只是影像形式的问题,但实则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工作方式和演员的培养体系。

锦超想要潜心打磨演技而放弃一些短剧参演的机会,看似是一条“正统”的路径,却遭到多位导师反对。

正如曾志伟所言,“你消失了一段时间,你就回不来了。”面对演员这一残酷的行业,流量和机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梓骁则是演员行业的另一种典型代表。

开局即巅峰,在火遍大江南北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中饰演上官瑞谦的朱梓骁,在星光熠熠之时低调退圈,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却成为了一名带货主播。

明星直播带货近年来屡见不鲜,不论咖位大小,作品如何,借演员的流量实现商业变现也是影视寒冬下积极生存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借好的带货实现再一次的翻红。

但大浪淘沙之下,越来越多的明星艺人逃离直播间,完全不同的工作逻辑让演员不仅不能实现能力的“加持”,反而会在对流量的追逐中丢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灵气。



演技类综艺的长尾效应

不可否认,《无限超越班》第二季在选角的把握上有意靠近了行业典型,的确拓宽了演技类综艺的深度,不只是停留在对演技浮于表面的提升,更是呈现了更加现实的行业现状。

但节目的问题也恰恰于此。

当演员本身的话题作为节目内容的主要驱动力时,“表演”本身的意义就被淡化了,这是节目最让观众诟病的痛点所在。

对于绯闻的强调和凸显、尴尬到令人脚趾抠地的台词、毫无意义的网络烂梗、设计生硬的桥段……都让表演指向了“假”“浮”

再加上被翻拍烂了的经典IP,靠回忆杀上演的怀旧戏码,渐渐开始留不住观众。

青涩尴尬的试戏场景、缺少人物成长故事的真人秀片段,全员“过家家”式的片场模拟,若只是靠话题和槽点来堆砌热度,那么等待演技类综艺的只有:倍速拉满、手动跳点、短视频切片。



在此基础上,冷眼想来聊一聊,演技类综艺对于内娱来说意味着什么?

从《演员的诞生》,到《演技派》、《演员请就位》等,再到如今的《无限超越班》,演技类综艺已经走过了七年。

在这七年中,无数的“新人演员”走上舞台,向观众和导师展露自己“拙劣”的演技,德高望重的导师当然也以前辈的姿态严格要求、犀利点评,指导新人演员进步和成长,观众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光鲜亮丽的演员最“原始”和最“卑微”的状态,娱乐圈的浮华势利、声色犬马成为大众谈资。

但这样声势浩大的全民狂欢往往只出现在节目播出期间,节目结束之后呢?

昙花一现的话题很快就被互联网的巨量信息所淹没,观众一周后就已经记不得节目中谁演了哪个角色,而对于学成之后演员的演技有没有提升?七年看来,演技类综艺对于内娱演员学习和警醒的作用真的十分有限。



无疑,演员自身也明白这个问题,因此在节目还具有热度的时候,在有自己镜头的时候,演员总是会用力过猛,极力抓住这短暂的瞬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纪凌尘在争取《无间道》角色的时候,强行抱住导师宁静,完全不管人物关系和动机,台词更是随意发挥,毫无逻辑可言。

这往往对于演技的打磨是十分不利的。表演,在瞬间爆发的背后,其实是马拉松式的积累。



或许,我们需要换个思路了。

演技类综艺需要长尾效应,就必须调整为“长跑状态”。在前期策划时将综艺内容与剧集内容联动,探索演技类综艺更多的可能。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作为一个非典型范本,或许可以给演技类综艺提供新的思路。

虽然《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并非是一个演技类综艺,但这档节目却为影视综输出了多位新人演员,部分“喜人”甚至从“喜剧”走向“正剧”,成为今年荧幕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和土豆吕严聊聊“喜人”《进化论》中,冷眼梳理了近年来“喜人”在剧集市场的亮眼表现,腾讯视频X剧场开年大作《黑土无言》中,史策饰演了来自东北小城澜河的年轻刑警;《故乡,别来无恙》中史策、张弛分别饰演苟丹丹和刘枫;爱奇艺小逗剧场联合“喜人”一连推出两部短剧:张哲华和詹鑫的《少爷和我》以及土豆和吕严最新完播的《大王别慌张》。



纵然,喜剧演员的稀缺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群“喜人”在节目上对于内容的深刻打磨让观众和市场记住了他们,并且相信了他们。

而演技类综艺本就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自带流量的演员、专业的影视制作班底、经验丰富的老戏骨指导,节目本身的名场面本就可以孵化大量的内容。

短剧就是一个可以进攻的方向。体量小、成本低、制作速度快,将短剧作为综艺售后,在热度还未消失之时直接进行内容转化和商业变现,实现市场、演员和观众的三方共赢。

其一,就是将节目中的大热表演续集化。比如爱奇艺小逗剧场的《少爷和我》就是根据张哲华和詹鑫的喜剧表演《少爷和我》做出的衍生,结合武侠、科幻、穿越等多种题材打造多重IP宇宙。

演技类综艺也可以抓住节目中亮眼的戏剧段落,引进更加丰富的创作资源孵化新的内容,推动市场良性的发展,而不仅仅停滞于对经典段落的搬演。



其二,可以将节目中的人物特质放大化,特别是抓住有特色的对手戏,发展新的CP线或师徒线,定制更具特色的剧集内容,比如土豆和吕严冷不丁风格的漫才CP孵化出的《大王别慌张》,具有反差感的张哲华和詹鑫充满嗑点的《少爷和我》系列。

《无限超越班》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人物之间的可能,孵化新的内容,像“不打不相识”的朱梓骁和纪凌尘,被网友戏称为现实版的没头脑(纪凌尘)和不高兴(朱梓骁),节目组是否也可以借这个话题衍生出更多的内容可能呢?

当然,在此过程中,演技的精进和内容的打磨也绝对是综艺与剧集联动的核心要义。



当下,TVB集团和优酷的加码合作是《无限超越班》可乘的东风,香港影视的高质量内容和内地广阔的观影需求,势必对优质演员的要求和需求会越来越高。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无限超越班》不能局限于过往的情怀,而是让自己真正发挥演技类综艺的作用,主动探索新的机遇,为“新港剧”甚至“新国剧”源源不断地输送力量。

只有这样,“无限超越”才能实现真正的“无线超越”。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