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豫剧也有了沉浸式?《程婴救孤》谈笑间说古论今

发布时间:2024-03-21 08:01印梦博来源:

导读你看过这样版本的“程婴救孤”吗?剧场短暂的黑暗后,大戏启幕,但是那一束明晃晃的灯光照亮的却是观众席的两位普通观众,他们聊起赵氏孤儿...

你看过这样版本的“程婴救孤”吗?

剧场短暂的黑暗后,大戏启幕,但是那一束明晃晃的灯光照亮的却是观众席的两位普通观众,他们聊起赵氏孤儿的故事,聊起即将上演的《程婴救孤》的主演们,说出他们的好奇与疑问。


目光转到戏剧舞台上,坐定的是两位穿着大褂的喷空演员。“喷空”,即河南方言“聊天”的意思,喷空演员谈笑间说古论今,幽默恣意,很受当地观众的欢迎。两位喷空表演家绘声绘色地讲起程婴救孤的背景。


在一阵急促的鼓点中,演员从四周合围到舞台,屠岸贾登场,赵盾一家被灭门,身着红色戏服的演员或瘫坐在舞台角落,或从二楼垂下水袖,巨大的红绸从半空垂下,共同渲染着赵盾一家的悲剧命运和屠杀之血腥。


在搜孤的环节,屠岸贾的爪牙更是直接扑向观众,翻看提前放在观众席上饰演婴儿的娃娃,并从一位女性观众的手里狠狠夺过他们认为的“赵氏孤儿”。


程婴登场,这场大戏真正的主角出现。李树建饰演的程婴不再像传统戏剧中那样满脸油彩,他不再是一个程式化的戏剧人物,他的表情、眼神因而纤毫毕现地传达着情绪,他的唱腔传统优美却不晦涩,他让所有观众随之一同进入到程婴的命运,感同身受着程婴救孤的紧张、自我牺牲的决绝,以及这之后被世人误解的十六年中漫长的磋磨。

最动人的段落发生在戏剧的第四面墙被打破的时刻——古今际会,程婴走到穿着大褂的喷空演员身边,想问问他是否能理解自己的决定;程婴也和赵孤坐在观众中,向大家诉说自己失去老友、亲生儿子、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忍辱负重的后半生。


这是戏剧的魅力,也是沉浸式演出的魅力。它更看重情感上的抵达,而非照本宣科的炫技,它打破了传统演出的界限,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沉浸在故事中。

最近,由李树建领衔主演的《程婴救孤》在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如期上演,拉开了3月份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河南艺术中心分别上演由青年演员杜永真领衔主演的《秦雪梅》、李树建领衔主演的《清风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各地艺术院团负责人观摩了首场演出《程婴救孤》。小剧场表演、沉浸式观看、近距离互动,河南曲艺新名片“喷空”与豫剧的融合也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程婴救孤》剧照

沉浸式剧场:让观众成为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演了47年的戏了。

李树建出生在汝州,在洛阳成长学习,在郑州立业。李树建自述,这大半生演了47年的戏,当了38年的院团长,演遍了我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豫剧二百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全国现有专业豫剧院团163个,民营院团2100多个,从业人数达10万之众。2013年河南豫剧院恢复,以常香玉大师为代表的一代人把豫剧推向了全国,如何在前人的肩膀上再向前推进,这是李树建这些年在思考的。


李树建

最近举办的“新时代·新生代·新形态——看我戏曲新一代”小剧场沉浸式演出专家研讨会中,李树建介绍,目前戏曲市场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观看演出的老年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农村演出的多,在城市演出的少;在城市演出送票的多,买票的少,这些问题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是豫剧的看门人、守门人、探路人、传承人,最后要想办法推新人。”李树建介绍,进入2024年,河南积极探索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将传统豫剧与“喷空”结合,先后在上海豫园、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开启了沉浸式驻场演出,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


剧照

为了能真正让豫剧走出河南,走向更多的城市,“我们推出了三种形式:第一场是绝活展示,第二场是名家名段,第三场就是与喷空结合沉浸式演出。通过驻场演出,把戏曲事业变为戏曲产业,让我们的剧场变为市场。”李树建介绍。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但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重大挑战。过去十年间,戏曲界通过融合多媒体等方式改革传统艺术形式,并在近年来开始引入一种全新的艺术表演类型,这就是沉浸式戏剧。它以其新颖性及互动性,在年轻观众中逐渐建立了不小的影响力。

研讨会中,《中国戏剧》编辑部副主编靳文泰说,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在保留豫剧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河南的“喷空”,还有一些沉浸式戏剧的元素,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演出模式。豫剧旋律与沉浸式戏剧空间布局相结合,使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戏剧情感的直观力量,成为一个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种独特的演绎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提炼,无疑为沉浸式戏剧在本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靳文泰认为,大表现转向小沉浸,这绝不是一个大剧场到小剧场空间的缩小,而是艺术精致化的一种过程,反过来也为传统豫剧赋予了现代演绎的活力,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吸引了年轻群体在内的更广泛的观众。


研讨会现场

任何一种探索都是有意义的

“当古老的戏曲遭遇全球化,互联网的挑战,它的研究方式究竟该如何发展?就像李树建所言,这是一个时代之问。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任何一种探索都是有意义的,任何一种尝试都是有价值的。”文艺评论家贺宝林如是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毛时安说,在当代,我们用戏剧来解决我们的精神危机和审美诉求。任何艺术的繁荣都取决于观众和市场,尤其是戏曲,没有观众、没有市场就没有职业的荣誉感,就没有事业的未来,就吸引不了真正的高端人才从事这个行业。20年来,李树建始终在为赢得新的市场,创造新的业态,争取新的观众而努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孔培培认为,传统戏曲走到今天,不得不沉下心来,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舞台,要再思考如何走进现代观众。这是一个时代命题。

观看了沉浸式演出后,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就是李树建坐到了观众席上表演,跟观众零距离互动。

“这是小剧场沉浸式的一种技术需要,但也可理解为一种文化姿态,那就是我们的戏曲,我们的豫剧怎么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跟观众走得更近。”康伟说,演出最大的特点是剧本,在演出时长上做减法,而“喷空”的引入又是在豫剧减量的基础上作增量。演出现场,很多观众感动的同时会心一笑,这是对戏剧艺术和艺术家的共情共振。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康伟建议,剧场可以更优化一些,包括跟观众的互动设置,可以更巧妙一些,更精致一些,更生动一些,更有感受力一些。可以结合文本,结合演出的场次,结合艺术家的特点,结合剧场的条件,结合演艺空间的条件,进行更多的完善。

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说,小剧场沉浸式演出要以剧目为点,形成一个体系建构,这种体系建构包括观念的改变,要在文本上去探索,在表现形式上去探索。当然,灯光、舞美、服装上都要进行新的探索。

“豫剧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主要吸引两类人,一类是年轻人,一类是还没有真正感知豫剧文化魅力的群体。那么,如何吸引这些人?其核心就是三个方面:有趣的灵魂,好看的皮囊,超级的体验。”上海大豫园商业发展集团演艺部总监邵蔚倩解释,有趣的灵魂就是豫剧的文化内核,这是一个隐性基因。在这个基因的基础上,通过好看的皮囊加上沉浸式的体验,通过N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不断的裂变和展现,体现它更丰富的显性魅力。

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董事长唐嘉辉表示,河南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还将走进北京,进行“豫园—京园—家园”三地常态化驻场演出。希望通过“国际化表达—全球性传播—产业化运营—项目化操作”的模式,把中国特有的传统戏曲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