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进口机床被掐断,俄军工厂面临停产!教训深刻,也给中国提了个醒

发布时间:2022-10-14 16:06:20邹朋成来源:

导读(当地时间10月1日,进驻于红利曼地区的乌军士兵在合影留念)9月以来,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反攻接连取得成功,迫使俄军此前鏖战数月的战...

(当地时间10月1日,进驻于红利曼地区的乌军士兵在合影留念)

9月以来,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反攻接连取得成功,迫使俄军此前鏖战数月的战果被轻易摘取,更为糟糕的是,战火又重新蔓延至卢甘斯克境内。有鉴于此,俄总统普京在面向全国发布部分动员令的同时,还要求俄联邦军工体进入全速生产阶段,以此保障供应前线俄军急需的各型武器弹药。值得一提的是,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俄罗斯军工体从此丧失从西方国家进口军工机床与电子器件的机会,反观俄罗斯国内,能弥补上述缺口的核心技术及相关产品可谓是寥寥无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军工体能否完成当前任务及实现涅槃,就令外界颇为关注。

(位于莫斯科市内的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总部,该军工企业成立于2007年,承担着俄军40%的国防订单)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针对规模庞大,青黄不接的国防工业体系展开一系列改革重组,其中既有涓涓细流,同样也不乏大刀阔斧。简而言之,通过上述举措,俄政府希望国内军工体在满足俄军战备所需的基础上,还能利用外贸创汇,以此改善捉襟见肘的财政收支。据俄媒报道称,在2019年12月获准推行的《国防工业国家发展计划》框架指导下,俄罗斯将力争在2027年前,将现有771家大型军工企业,合并为40个大型科研生产联盟。并计划在方案设计、人员培训、建造工艺、材料应用、生产效率及产品效能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客观而言,若无俄乌战争的猝然爆发,这一愿景俄罗斯极有可能在2027年之前完成,不过现在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已变得步履维艰。

(俄罗斯产业工人正在使用机床进行生产,仅作示意,与上文表述无关)

在俄罗斯军工体目前所面临的诸多发展困境中,有关生产设备方面最为突出,公开资料显示称,俄罗斯军工体70%的设备均产自于上世纪,在技术效率与整体状况日渐低下的同时,还普遍存在着智能化程度不高这一顽疾。而聚焦到军工机床领域,情况则更为严峻,据悉,俄罗斯军工体90%的军工机床依赖于进口,且大都以中高端产品为主,俄罗斯国内企业并无能力进行研制生产。尽管自2011年起,俄政府在意识到上述领域存在的短板后,积极推出相关扶持政策落地,希冀通过多剂猛药,进而以短平快的方式改善现有局面,但从这场俄乌冲突可以看出,效果并不明显。如果说俄乌冲突未爆发前,俄罗斯军工体尚有机会获得西方国家生产的高端机床,那么在当下而言,俄罗斯军工体则再无任何可能性,除了调整方向另寻供应商与埋头攻关外,别无它法。

(俄国防部半导体采购清单,上图标注芯片由美国英特尔公司生产,采购价折合人民约为7000块)

机床领域一片渺茫,俄联邦军工体在电子元器件方面同样也是不容乐观。据外媒披露的一份俄国防部武器备件采购名单来看,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损耗,俄国防部旋即将采购重点集中在变压器、连接器及晶体管等半导体领域。饶有趣味的是,外媒经过分析后发现,上述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来源地大都为西方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荷兰,也有部分来自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通过对这份清单进一步梳理比对,外媒还发现,在被列入“极端重要”等级中的电子元器件,绝大部分由美国公司生产,如Marvell、英特尔、Holt、美光、博通及德州仪器等。总而言之,俄罗斯军工体可谓是上述科技公司的忠实用户。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短期内俄罗斯军工体可通过民用电子元器件缓解当前匮乏局面,但随着西方制裁的力度提高与范围扩大,终有山穷水尽的一天,因此于内于外而言,俄罗斯都需要早做打算为妙,否则将招致诸多意料之外的反噬。

(当地时间9月1日,乌军正利用仅存的TB-2无人机对俄军2S3型152毫米自行火炮展开打击)

截至目前,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已让乌军消耗掉高达1100万发的炮弹储备,令素来自诩家底雄厚的美军都大呼负担不起,当然,作为进攻方的俄军情况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如以6月初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斯基比茨基披露的数据来看,乌军日均炮弹消耗数为5000~6000枚,而俄军前线火炮是乌军的10~15倍,由此保守估计,俄军的日均炮弹消耗数保持在4万~6万枚左右。尽管有基数庞大的苏联军备遗产来兜底保障,但任凭这般消耗下去,还是保不齐俄军会落入与乌军相同的境地。因此美媒《纽约时报》在9月初便刊文报道称,从目前最新解密的有关情报来看,俄罗斯政府正同朝鲜方面展开积极磋商。美媒进一步声称,俄罗斯将通过两者都能接受的方式,从朝鲜手中进口大量近程火箭弹与152毫米炮弹等。

(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伊朗沙赫德-136无人机残骸,俄军将其命名为“天竺葵-2”)

面对相关报道,不出意料,俄朝双方都采取了强烈回应,指出这是美西方的污蔑与诽谤,并无任何事实依据可以佐证。平心而论,朝鲜确有能力向俄罗斯提供上述弹药,关键点就在于俄罗斯是否有采购兴趣,退一步讲,俄朝两国在正常框架下进行军贸合作,也轮不到西方媒体指指点点。另外,外界最初对这则报道的真实性持高度怀疑,认为这不过是《纽约时报》的一贯伎俩,谈不上有多少新意。但考虑到美国方面早前披露俄罗斯进口伊朗无人机一事最终实锤,外界开始觉得《纽约时报》的报道或有几分道理,换句话讲,俄军在炮弹储备及生产方面确实遭遇到了棘手问题,否则也犯不上同朝鲜进行合作。

(活跃于乌克兰战场一线的俄军士兵,略显青涩的面庞不禁让人质疑其战斗力)

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不仅让外界看清了俄军的真实水准与实际表现,同样也令俄罗斯军工体颜面尽失,真可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由此可见,俄罗斯所谓的系列改革与整合重组,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身处后方的俄罗斯军工体必须要奋力一搏。在军工机床与电子元器件等领域,靠俄罗斯一己之力难以攻克,俄罗斯军工体倒不如将视线转向东方某大国——高端的没有,中低端的管够,起码能维持俄军工企业的生产不是。

标签:进口机床被掐断,俄军工厂面临停产!教训深刻,也给中国提了个醒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